正确云首页
高考倒计时100天每日一题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中学

现任校长:赵书远 【校长首页】

  • 学校名称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中学

    学校类别

    高中、初中

    所属地区

    四川南充市

  • 现任校长

    赵书远

    学校校训

手机扫一扫

学校介绍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建于1922年,座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区,是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和首批23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之一,阆中市第一个“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前身是“阆中县崇实中学”(初中),它的建立可追溯到满清末年的戊戌变法时期,阆中名人张铸元等,在古城西街梧桐院筹办阆中县高等小学堂。1920年,孔晨生(同盟会会员,解放后任绵阳地区副专员)为解决学生入学难而创办,取名“阆中县崇实中学”(初中),规模很小。1922年,因学生较多,扩充校舍,经省教育厅批准为公立“阆中县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校长侯剑君,招收阆中及附近苍溪、南部等县学生。1935年,阆中县女子中学并入该校,1939年,附设省立高中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40年因日机轰炸阆中,学校迁往附近马家公馆,1943年迁回原址。从1941年9月开始,学校先后附设简师班、农技班,改建了民生工厂,并将天安观蚕室、桓侯桑园及城隍庙等公产划归学校作职教班实习基地,到1949年解决时在校学生已达886人。解放后,学校几易其名,1950年称“省立阆中中学”,后与县中合并,更名为“阆中中学”,成为阆中唯一一所完全中学,继而改为“四川省阆中中学校”。1951年更名为“川北区阆中中学校”,并将省中级法院及监狱、城隍庙、聊院扩为校舍,规模进一步扩大,除招收本县初高中学生以外还招收苍溪、南部、仪陇、巴中、广元、昭化、剑阁、江油、旺苍等地高中学生,校长肖毅安。1952年,改称“四川省阆中中学校”,至今不变,校长杜晴初。1954年,杨林由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0年,学校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1982年,王尚益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1989年退休,蒲兴勇接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1年,蒲兴勇退休,赵书远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至今。2002年5月,通过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2003年6月,位于七里新区的“阆中市江南职业高级中学校”并入该校,成为该校的新校区。2008年9月,阆中中学在七里新区启动灾后重建项目工程,整合阆中市七里小学、七里镇初级中学校教育资源,建设阆中中学七里分部。 

学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宗旨,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常规为本、效率优先”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时俱进,充实和完善了“协同·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内涵,提升了办学品位,走上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加强“四个协同”,发挥协同效应

协同,指在一个系统中强化相关要素的相互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协同的目标是产生协同效应。根据这一理念,学校在工作中加强了“四个协同”。

1、协同育人思想。在教育教学思想上强调协同。通过不断地增强教师的开放意识、合作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通才意识、成功意识和按成才教育“十大原则”育人的意识,“强化艺术体育素质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主动积极地全面发展,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四有”、“六会”和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人才打好全面素质基础。

2、协同育人单位。与校外有关学校、事业、企业单位协同。开放办学、相互协作、优势互初、共同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进行初中与小学、高中与初中、高中与大学的“三衔”教育。形成在教育思想、管理方式、教学科研相互衔接的“三衔接教育体系”。打破学校“围墙壁垒”,与街道、社区、农村协同创建“七大教育实践基地”。

3、协同育人队伍。加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行政、社区干部的协同。定期召开各方代表联席会议,宣传办学思想,沟通办学信息,吸纳办学意见,增强合作意识,建设高素质育人队伍。依靠教育行政对办学的指导,争取社区干部对办学的支持,调动家长、学生对办学育人配合的积极性。加强班子建设,使班子成为政治上可靠、品质上优良,业务上精干、管理上精明、作风上务实、富于开拓精神的新的领导集体。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开展“四职”(树职业形象、讲职业道德、明职业责任、守职业纪律)、“四讲”(讲政治、讲学习、讲奉献、讲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