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化一中三印象:工业城里的书香门第
进入西固区,顺着福利西路前行,已有51年历史的兰化一中就坐落在这里。从1959年建校时的不足百名学生,到今天的2000多名学子;从当初的5间平房校舍到今天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从无数学子梦想成为她的学生,到今天走出了无数栋梁之才……。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形成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特色。
一向平静的西固,因“兰化一中现象”变得有些喧闹了:周边县区、省城兰州,甚至外省市都有家长不远千里地把学生送来。在老师、家长、学生讨论“兰化一中现象”之时,记者现场走访、实地考察这个学校之后,这个答案越来越肯定了。
校长印象:理想与激情的“综合体”
提起西固,兰州人首先会联想到的便是“工业城”“远离市区”等等,而兰化一中教育的显赫又让这里拥有了书香气。历年来,该校高考成绩辉煌,上重点线和本科线的比率均名列全省前茅,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国家重点高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学生。
外界不解,为何这片“工业”的土地上可以持续上演“富教”的教育传奇?他们也无法理解,兰化一中人对教育的追求为何如此执著?
走进校园,虽然教职工正在往新教学楼“搬家”,但安静、有序。已经搬空的办公室里,窗明地净。这是个文明和睦的家庭,这是个训练有素的军营。而所有这些只是外在的表象,在深入了解学校的管理之后,才更觉得它的严格与精细,难怪有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考察后感言:“没见过像兰化一中这么精细的管理。”
有学生说,兰化一中的校长是“学者校长”,文质彬彬,学而不倦。有老师说,校长是“激情校长”,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搬得只剩下几张椅子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兰化一中校长马潮。尽管有人非议,但马潮却从未怀疑过“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好的团队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在兰化一中,它再一次得到证实:“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与无私奉献;教育需要继承、创新,需要每一代教育工作者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
传奇印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充分和谐的发展’是学校的培养目标,认真组织课程实施,开设和开好选修和活动课程。”校长马潮边板着指头边说,“学生李璞真、田华、张寅、赵萱、罗睿等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岳思宇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铜奖……”这位校长言语间充满着自豪。
“1959年8月,学校诞生了。初期学校设立初中部,学制三年。校舍只有5间简陋的土木结构的平房,学生80余人。”马潮校长介绍,1976年,学校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建立了一套学校及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1978年9月,学校召开了首届学生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学生会,制定了《兰化一中学生常规》。同年9月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第一中学被省政府正式命名为甘肃省第二批重点中学,由于命名重点中学的文件行文是9月16日,学校决定这一天为校庆日。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就是搞学问。做学问的地方就应具有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马潮校长说学校在2002年成立了科研处,组织课题研究,收集图书情报资料,听课评教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同时聘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和热心于教学研究的人员参加,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兰化一中办学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整体发展经历了创立、改革、桃李芬芳、继往开来四个时期。”目前,兰化一中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18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多人。学校建有一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拥有设备精良的理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和各类功能齐全的专用教室,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资源。
“在兰化高考考一本,其实很简单!”刚结束高一生活的男生殷炜哲(化名)“嚣张”地说。
“那段日子不堪回首。”殷炜哲回忆,半年前的他开始厌学,沉迷网游。如今的殷炜哲却说:“兰化一中真的能让人脱胎换骨,老师的督促和认真把上网的瘾劲全转移到学习上了。”
人们常说,手里握着一副好牌,打出好的结局不是本事;难就难在,手里握着一副差牌,却能打出好的结局。而兰化一中做到了:好学生敢挑名校,中等生考上重点,连没信心的学生都上了“一本”,这也许就是兰化一中教育的传奇所在——“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精神印象:学校文化是最核心的
采访中,有关兰化一中人“崇拜”教育的故事俯拾皆是。
“兰化一中的个性化教育,完全抛弃了学校教育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一味催逼、‘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灵魂是‘知人善教’”,比如:孩子偏科严重、物理差,就由物理资深教师进行专项提分训练;对于厌学、爱玩游戏的学生,有心理咨询师帮他打开心扉,摆脱对游戏的心理依赖!
在兰化一中,有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晨读的学生。每天早晨,学校的校园里已经有早起的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里,拿着课本或者笔记本在轻声地读着、背着,用不了多久,几乎全校的学生都会参加到晨读的队伍中。“早晨,当我踏进校门那一刻,我感觉到读书带给我的震撼。”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于杰磊回忆着当年在学校里晨读的一幕。
“你见过哪个中学的老师追着给学生讲题的?”学生家长邱伟林感叹道。“事实上,学校文化是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这是一群人认为有益的、正确的或有价值的信条或特点。兰化一中人认为,献身教育是正确的、有益的,所以他们一代又一代坚持这一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外力很难将其改变。”马潮认为这才是他们教育最本质的原动力。在这里,教育是实现社会人才流动最有效的途径。有了这样的原动力,便有了兰化一中教育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了兰化一中高考录取率一次次的一鸣惊人。
其实,兰化一中教育不是外界想象的那样,只有‘苦’、‘乐’是其真正的内涵。教师能够与学生同‘苦’,学生从教师身上可以看到希望和力量。”马潮说。所以,在兰化一中,又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老师起床比学生早,睡得比学生晚。
一些外地学校在兰化一中考察教育后感慨:兰化一中教育的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带走,但是教师勤奋教学、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我们带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