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云首页
2024高考真题答案及解析

王继民

山西省汾阳中学【学校首页】

  • 中文名

    王继民

    国籍

    中国

  • 民族

    性别

  • 出生地

    未知

    籍贯

    未知

  • 出生日期

    未知

    信仰

    共产主义

  • 学习经历

    未知

  • 主要职务

    校长

手机扫一扫

最新动态

汾阳中学校长王继民:中西文化立校 古韵新风育人

发布时间:2016/08/10 927次查看

汾阳中学是山西省中学教育史上屈指可数的百年老校,占地面积125亩,校园建筑布局灵活,并与树木花草融为一体,呈现出浓郁的园艺风格。这里既有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延伸,又有欧美创新文化的激活,走进校园,幽幽小径亭台楼阁,鸟语虫鸣声声悦耳,松柏参天片片葱郁,丁香簇拥花香扑鼻,曲径通幽处又见一番新天地。幽雅宁静的校园让记者一颗奔波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在王继民校长古朴典雅的办公室内听他娓娓道来在汾中的心路历程。

记者:汾阳中学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应届文科生达线率在吕梁市稳居第一,理科达线率位居第二;兴汾学校文理达线率均居于吕梁市第一。请问王校长是如何抓教学工作的?

王校长:一个学校的好坏,高考达线人数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标准。若一个校长只盯着高考,不考虑长远,学校就得不到真正的发展,这个学校的高考成绩最终也会滑坡。所以在我看来,高考达线人数只是我们高中教育、学校发展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汾阳中学现在的成绩与汾中多年的教育理念、办学方式、育人历史都息息相关,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

和思维品质与求真精神,致力于培养会学习、会生存、有德行、能创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而不是单纯只追求高考。若一个学生具备了上述这样一些素养,我想高考对他也就不在话下了。

中学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习惯,包括生活习惯,也包括学习和思维习惯等。我们学校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习惯,让学生学得快、有激情、愿意学,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自我发展。比如,汾中从高一到高三各个年级,都开设体育、艺术等课程,还有众多的学生社团,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当然在开设这些课外活动的同时,我们也从严管理,严格保证一个高中生应有的学习时间,高中生不吃苦不行,但也不能死抓时间,要让学生们快乐学习,而学生的快乐学习是我们的老师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我一直引导我们的老师在课下多花时间,做足功课,保证课堂教学堂堂精彩,以此来节省学生的时间,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归结起来,汾阳中学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有三个因素,一是科学的教育理念,二是学生快乐学习,三是教师吃苦努力。

汾中一直以来以理科著称,但作为一个大校,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若不注重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与学校的历史、地位及声誉是不相符的。所以本世纪以来,汾中开始注重文科发展,文理并重,而且实现了文科上的突破。我们于02年引进外教,04年开始与美国卡尔顿大学合作,并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图书馆、天文馆、探究实验室,此外还拥有60余个学生社团、各种文化兴趣小组等,供学生研究、探讨和交流。

记者:都说汾阳中学文科教学是特色,近几年汾中的文科达线人数名列全区第一,请问您的教师队伍是如何管理文科生的?另外,如果其他市、县的学生要来汾中上学,您是怎么看待的?

王校长:我不主张文理分科,但现阶段文理分科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去适应它。汾中这几年在文科教学上的主要做法是抓优势学科,扶优补差,学校开展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辅导班、讲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优势。在文科班的教师配置上,学校也做了很多工作,如给文科班配置数学老师就需要动一番脑筋,文科班的数学老师不需要搞偏题、难题、怪题,但要适应文科生的整体水平,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

文科的另一重要科目就是外语了,而外语教学一直是汾中的优势。我们的学生进来时,外语总水平在全区也就是七七八八,经过三年的学习,高考外语成绩要比全区平均分高出十几分,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引进了外教,送老师去国外进修,投资数百万元用于外语学科的建设,让外教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使学生感受到了纯正英语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下一步,我们计划培养我们的学生考雅思、考托福,直接到国外去读书。

汾中的文科教育一直坚持扶优补差的做法而不是取长补短,按照这种思路,只要坚持三五年,就会见到成效。现在文科是汾中的优势,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里我们的学生有很多,一本、二本的升学率在全区更是遥遥领先,如08年我校文科达线人数61人,其中达一本线19人,达二本线42人,达线率20.2%,在吕梁市名列第一,今年我们的文科还会再上一个台阶,会被更多的人认同。当然,我们在保证汾阳人民的子弟上学的同时,也欢迎其他市、县的学生来学习,我们会从学习、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提供便利,让学生学得高兴,家长送得放心。

记者:汾州文化吕梁闻名,汾阳中学的校园氛围也一直为众人所乐道,请问王校长是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

王校长:汾中文化的根是中西文化交融。汾阳中学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了。早在1906年,汾州府就创建了“汾州府中学堂”,1915年,美国卡尔顿大学基督教公理会创办了教会学校——铭义中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铭义中学,并将汾阳、文水、介休、孝义、铭义、尊德等中学合并组建了山西省立汾阳中学,在晋中、晋西招生。

汾州文化有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而汾阳中学继承了其精髓,并与现代西方先进理念相结合,中国的国学、博学和仁德结合西方的科学、实证和民主,使汾中成为一批又一批国家栋梁成材的摇篮,历史上曾有国家领导、著名学者、艺术名流在这里执教和就读,培养了中国油画先驱卫天霖、学部委员侯外庐、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著名电影导演贾章柯和省部级领导等一大批社会精英。所以在全国各地,以至到了国外,大家都知道有个汾阳中学,汾中人的足迹遍布海内外。

汾中的校园文化、历史底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副省长张平评价汾中为“山西省最好的学校,来到这里,有种读书的冲动。”这就是环境育人、文化陶冶、历史熏陶。我相信,来到汾中,学生想不学不行,想学不好也难。

记者:前面您提到汾中特色之一外语教学,那么请问您是如何抓外语教学工作的?

王校长:高中教育,数学、外语是最重要的两科。数学的教学,各校都有各校的方法,各家都有各家的名师,但外语教学,中国人大多都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汾中的外语教学改变了这种又聋又哑的现状,我们从02年起就聘请欧美本土的外教来汾中任教,每年都至少有两名外教加盟到教学队伍中来,学生在新奇中激发着学习的兴趣,在交流中锻炼着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着自己的实力。我们外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活。就这一点来说,学校投资的值、利用的好、管理的活,而学生学得好、考得好。

全省请外教的中学并不多,能连续八年聘请外教,而且都是原籍外教的,汾中独此一家,舍得投资、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我想这也就是汾中外语教学遥遥领先的一大重要原因吧。

记者:都说汾中的教师敬业精神好,请问王校长是如何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

王校长:一个学校发展、腾飞的关键是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但如何培养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它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师想干、乐意干,把教学工作当作乐趣。

校长有很多种当法,而我主张做一个平民校长,在学校就是后勤部长,为教师、学生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并且带领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真正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发展,使各部门的领导真正成为教师实现人生追求的服务者和促进者。我们奉行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从于教学的宗旨,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的三大改变,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三大发展。行政、后勤工作的核心是服务,若学校垮了,要校长干什么,要服务干什么。这一理念让我们高效服务,老师没有后顾之忧,心情舒畅,教学工作自然能做好。

我们的教师可以到北京、上海等地接受最好的培训;我们的教师可以花最少的钱住最好的房子。我们有优美的校园环境,老师们愿意来,工作的舒服,干的高兴,加班加点虽然很累,但仍愿意做。“学校的发展与其自身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这是汾中老师们的共识、理念。学校也提供各种便利鼓励广大教师成名成家,做“专家学者型”型教师。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定位在这样的层面:宽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功底;科学的教学方法;感人的教育教学艺术;优良的组织管理能力;独立的科研能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设备的技能,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培养起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动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记者:请问王校长是如何怎样看待您的日常工作的?

王校长:我个人的人生经历、阅历比较丰富,在学校时学的是经济专业,特长是搞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人,我在工作中一直能够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

我的想法是,既然你与学校结合,就要为学校做点什么,就要给学校留点什么。从担任校长职务以来,我一天在学校的时间有十几个小时,坚持每天早到校、迟离校,节假日和寒暑假也很少休息,这样的生活也累,但我选择了学校,也就顺其自然了。我听一听课、跟学生、老师探讨一些问题,了解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的问题;改善师生住房条件,使老师们安心工作;改善学校环境,教学设备,为学生、教师创造更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记者:汾阳市委、市政府是如何支持学校工作的?

王校长:一个学校的发展除了内部管理,离不开社会、上级的支持,汾中在这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上级相关部门的一大批领导都是汾中人,是我以前的领导和同事,这使我在做学校工作时能得心应手,时半功倍。

作为汾中校长,我一直踏踏实实,勤于内部管理,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按照教育规律办事,逐步彰显汾中教育优势,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首先汾阳市委政府对汾中一直大力支持,在教育经费和用人上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汾中可独立招收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的优秀人才,近几年补充了80多名优秀教师,有力地激活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有了校友、社会的捐助,资助困难同学、奖励优秀学生,汾中形成了政府重视、教育优良、社会关爱的良好风气。

记者:老师、家长、学生都说您是“最好的校长”,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一评价的?

王校长:我来学校已经9年了,一路的风风雨雨,听到的不仅是褒奖,也有指责。家长们望子成龙心情迫切、希望子女进好学校,这样的心情我能理解,所以对有时家长过激的话也能够理解。

现在大家的认可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更大的压力、更高的要求。要求我、认为我应该搞好学校,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我在抓学校管理的同时继续关注课堂教学、深化课改,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战场,优质课、示范课,堂堂有效、堂堂精彩是汾中人永远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厚望,学生才能有求真、崇善的品质,才能有思想、素养高,我想这样的学生高考自是不在话下。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加强汾中建设的?

王校长: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什么都懂。我学的是经济管理却搞了教育,我不懂学校却逐步营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校园。很多人都以为我有教育和园艺顾问,才能把学校搞得如此美好、如此协调,像一座优雅的园林,其实做好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我愿意做,愿意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去经营。一个校长、老师只有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去经营,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工作做好。

我不敢说我们汾中的校园就是最美的,但我相信这里是学生读书的圣地,青年教师成长的沃土,教职工生活的乐园。

记者:高考成绩已经揭晓,汾中今年取得了达线人数和达线率两个第一,请谈谈取得这一成绩的原因?

王校长:诚惶诚恐的20天总算过去了,汾中今年取得了达线人数和达线率两个第一,达线总人数为290人,一本120人,理科最高分640分,文科最高分596分,其中,文理达线260人,达线率37%,理科202人,达线率44.9%;文科58人,达线率23.4%;体育艺术类30人,达线率35.3%。汾阳中学孕育的兴汾培训学校,达线人数218人,达线率54.4%,达线率保持吕梁市第一,达一本线人数70人,占达线人数的32%。特别是兴汾培训学校文科参考人数为130人,达线人数97人,达线率为74.6%,最高607分。体育艺术类达线人数12人。尽管取得了好成绩,作为校长我的压力很大,教师的压力比我更大,我现在考虑的是明年怎么办,我们已经着手研究总结今年高考的题型变化和对策,以学科研讨总结经验并针对性的对新的高三的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要缓解压力,让教师们平稳地度过这最紧张的时刻,愉快的投入培训学习和新的工作中去。

记者:如何看待差生?

王校长:“差生”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差生”可能只是文化课考试差,但其他方面一定有其未被发现的优势。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而这一时代对人才的创新、学生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但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汾中始终坚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思想,以“培养会学习、会生存、有德行、能创造,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目标,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探究的学习品质。如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深厚兴趣和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我校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已经有173个;通过开辟北大附中网校示范校、博雅数码港、北京四中网校、21世纪基础教育网、中国名校教育网、金太阳教育网、中教育星资源、网上图书馆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创设了良好的科研和学习环境;学校成立了体育集训队、合唱团、艺术特长班等,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考取专业合格证;学校还成立了国旗班、天文兴趣活动小组、军乐队、学生社团……使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不能让所有学生吃同一碗饭,穿同一件衣,而要根据不同优势进行培养,如适合普通高考的、适合艺术考试的、适合体育发展的……总之,要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所以说差生,其实不是学生差,而是我们没有给学生找对发展的路。

记者:请您简要谈一下您的个人经历。

王校长:我个人的生活阅历是比较丰富的,首先我是恢复高考后新三届的大学生,1979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专业。毕业后,不愿教书,自愿回到吕梁的行政机关,在行署统计局干了6年。1988年响应吕梁地委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号召,回到自己的家乡——汾阳县,先后担任粟家庄乡副乡长、乡长, 1998年9月市委安排担任见喜乡党委书记,基层的工作一干就是13年。 2001年春,我参加了汾阳中学校长公开选拔,走过了上山、下乡、回城的经历,正式跨入育人行列。从01年到现在,我做校长工作已经9年了,在吕梁各个学校中担任校长时间算长的了。我当初当校长纯属偶然,“误入歧途”却又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么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教育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在我认为,当老师的不一定都懂教育,教学和教育是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现在全市甚至全国既懂教学又懂教育的老师并不多。我国现阶段教育的问题在幼小阶段,幼小段应该是培养孩子们兴趣、爱好和语言的最好时期,激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今后甚至一生的专业和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悲的是幼小段的教育盲目去适应一部分家长的不合理的、无知的要求而误入歧途了,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小阶段就厌学、逃学更谈不上兴趣和创造。在我看来,家长应该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配合学校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而不是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和学校就万事大吉。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

记者:请您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您过去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王校长:我想,应该说是:误入“歧途”,乐在其中。

记者:如果要您用三个词来概括汾中文化的特点,您会选哪三个词?

王校长:求真、崇善、尚美。